【表演三句半】
记得第一次参加庆祝元旦文艺表演,还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。
小学时期的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,平时每个学期都要进行歌咏比赛和体育比赛,到了节日,如五一、六一、七一、八一、国庆、元旦更是要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。
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我参加了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,但什么都不出色。文艺表演只会唱歌,也就是参加全班的歌咏比赛。体育活动,没有一项特长,只有为参加比赛的同学鼓掌加油!
转眼快到新年元旦,老师这次要我不但参加全班的歌咏比赛,还必须出一个文艺节目。这可把我难住了,没有办法,只好和几个好朋友商量怎么办。商量来商量去,表演其它好的节目怎么都不行,最后只有决定,我们组织四个人表演一个庆祝元旦的三句半。这本来是应付的举动,不料想老师竟然很赞成,同意了我们几个的节目表演,要求我们自己写节目,然后交给他修改后排练。
这下我们可就叫苦了。其他几个人一直同意要我主笔写,我也没有办法推辞,只有硬着头皮写了。
经过两天的准备和写作,我把初稿交给老师审定。记得那个节目是一个结合当时“除四害”活动的节目,老师很认可,做了大量修改,要求我们抓紧时间进行排练。
我们四个人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加紧排练起来。
三句半这种节目用的乐器一般有四样:一个鼓、一个铜锣、一个铜擦和一个梆子。表演的形式是敲一阵说一段,敲的节奏是:“起不隆冬仓,起不隆冬仓,起不隆冬仓仓,起不隆冬仓!”
元旦这天,早上我们是打扫卫生。吃过早饭,全校学生敲锣打鼓在村里游行和到军烈属、五保户家里慰问,回到学校后开始文艺节目表演比赛!
终于到我们表演的时候了,我们辛苦一个多月排演的节目就要登场亮相了。我们几个都很慌张,因为我们都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过,这第一次表演,确实胆怯呀!
我们战战兢兢地上了场,稍微镇定后也就没有什么害怕了,齐心协力地开始表演。也不知道表演了多长时间,只听到同学们劈劈啪啪地鼓起掌来,就表演结束了!下场后才知道,我们的表演受到师生们的好评,班主任老师非常满意。比赛结束了,我们还得了奖!真高兴啊!第一次参加文艺活动就得了奖,真是没有想到啊!
第一次过新年元旦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,由于时间太久了,到现在我的台词一句也记不得了!但每每当又一个新年元旦来临之际,总是让我常常想起五十多年前那兴奋激动的一天,一幕一幕的“电影”在脑海里反复播放,似有似无的雪花,高亢嘹亮的歌声,逗人嬉笑的快板,锣鼓声中的三句半,怕拍手鼓掌的笑脸……于是五十多岁的我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期的少年时代。
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,我上高中时候的事情。
那个时候,新年元旦献词就是指导全国大事纲领性的文章,机关单位都非常关注、传达、学习、宣传。因为当时还没有网络,通讯、交通也还很差,文字性的报刊不能及时收到,人们只能从收音机里按时收听,但组织学习并没有很好的效果,所以便想到了边收听、边抄录的办法。
那年12月31日晚上7点,学校为了在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学习元旦献词,召集我们5个写字比较快、比较流利的学生,在大会议室里围坐在一台收音机旁边,收听抄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“全国各地广播电台新闻联播”节目播送的新年《元旦献词》。收听抄录前,校长给我们布置了任务,强调了收听抄录的注意事项和细节,要求我们认真听,细心抄,不遗漏词语,不写错别字,不出任何事故。校长特别强调不出任何事故。因为在那个年代,在抄录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,那就是政治事故,轻者要受批判,重者就要开除学籍。所以,校长重点强调,我们也都非常地小心谨慎。
7点整,电台准时播送《元旦献词》,我们5个人静静地收听播音员铿锵有力的播音,手里的钢笔快速地捕捉着电台里播出的音符,快速地记录着每一个字符。我们都屏住呼吸,不敢有丝毫的大意,生怕遗漏掉一个文字、一个标点。房子里静得很,收音机调到最佳音响效果,没有一点杂音,我们的写字也能听到钢笔的刷刷声。
《元旦献词》很长,播音员是最好的,要播半个多小时。在这半个小时里,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含糊的,每个人都全神贯注,全力投入到收听抄录的状态里。半个多小时过去后,《元旦献词》播送完毕,我们还不敢松口气,立即开始互相校对,组成一个最完美的文稿。校对完毕后就快9点半了。我们稍微歇息一会,然后在10点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《元旦献词》重播时逐句、逐词再次对照校正,决不能出现一个小问题。
晚上10点半过后,一个满意的《元旦献词》文稿校对就绪,我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刻印工作,分别进行刻蜡版、准备油印机、油墨和纸张。刻完,校正,然后进行油印。这一切做完,已经到了凌晨三、四点了。大家虽然有点倦意,但手捧着散发着墨香的《元旦献词》,我们都欣喜若狂,兴奋不已。
新年元旦,早操后,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高声宣读了《元旦献词》这个重大的新闻,并要求各班立即组织学习,同时把油印好的《元旦献词》发到每个师生的手中。上午,各班组织学生学习讨论;下午,学生们就写出了学习体会、心得和诗歌文章。赶天黑前,班级黑板报、壁报都焕然一新,展露着新年新气象,新年新打算的新内容。